Home » Archives for June 2010
Thursday, June 17, 2010
Tuesday, June 8, 2010
TOEFL iBT準備心得 - 機經
機經的效用見人見智。我個人是認為除了口語Q1、Q2和寫作之外,其餘效用其實不大。
有下載過機經的人就知道,這些預測機經通常包含一年左右的範圍,內容是相當多的,其中經常會出現以下這種搞笑的內容(以閱讀為例):
另外,機經中也經常會有人背出題目,但除非你可以完全熟背這些題目和未經證實的答案,並且很確定考試時會非常幸運地遇到它們,否則我是強烈建議不要浪費時間在這些東西上了,還不如紮紮實實的K教材。
以下是我建議的機經用法:
有下載過機經的人就知道,這些預測機經通常包含一年左右的範圍,內容是相當多的,其中經常會出現以下這種搞笑的內容(以閱讀為例):
關於 theater 的,一種方式是rehearsal,另一種是blocking +還有一個單詞,忘記了,大致意思就是演員表演的時候導演藏在幕後告訴每個演員什麼時候出場,什麼時候退場,站在什麼位置等等。這樣的機經有看等於沒看。
另外,機經中也經常會有人背出題目,但除非你可以完全熟背這些題目和未經證實的答案,並且很確定考試時會非常幸運地遇到它們,否則我是強烈建議不要浪費時間在這些東西上了,還不如紮紮實實的K教材。
以下是我建議的機經用法:
- 閱讀:把同義字題和陌生單字挑出來背。
- 聽力:無用。
- 口說:只看Q1和Q2,可作為平常練習之用。
- 寫作:只看獨立寫作,可作為平常練習之用。
TOEFL iBT準備心得 - 寫作
教材
寫作最重要的三點:
KISS法則(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是英文家教給我的建議。他說考生常常喜歡賣弄句型或艱深字彙,硬背幾個難字、複雜句型就上戰場,殊不知這樣反而自曝其短。所以,除非可以徹底了解並靈活運用這些難字和句型,否則最好不要用。再者,simple and stupid是最不會出錯的,與其勉強使用難句難字卻錯誤百出,還不如寫的簡單明瞭,輔以有結構的模板,讓考官可以迅速且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意見。
整合寫作
前兩次考試我使用的教材是「知英高分托福寫作120 II」,這本書的好處是有附模考軟體,可以培養對實戰的感覺。出題方向也跟實戰滿一致的,但兩次考試下來,我覺得這本書整合寫作的出題有點太中規中矩了,跟實戰還是有點差距。因此準備第三次考試時,我改用「新托福寫作真經」,這跟「新托福口語真經」是同一系列的,也都是考古題,題目的擬真度可以說是百分之百。只可惜沒有模考軟體,我只能自己計時,寫在Notepad上。
獨立寫作
前兩次考試因為沒有人幫我抓漏,所以我根本沒有發覺自己的問題,就是總愛舉一些自以為specific的例子,例如我媽如何如何,我堂弟如何如何 等。但這些舉例不是ETS愛看的例子,而且也不具說服力。對托福來說,最好的例子就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托福寫作完全不想看考生唱高調、長篇大論,如何 在300字左右的短文裡清楚有力地闡述自己的立場和原因才是重點。
教材的部份,我是拿機經來練習。TOEFL iBT的獨立寫作已經漸漸脫離ETS以前所公佈的185題,因此我認為直接練習機經的題目是最好的。既是真題,又有可能在實戰時遇到相同的題目(我非常幸運地就遇到了!),當然是最佳的練習教材了。台灣一名補教界老師幾乎每月都會發布他所預測的機經,拿這個來做就可以。
以下分享我所使用的模板,以及我練習時的內容,跟實戰時的作答內容差不多,所以大家可以參考一下,這樣的內容差不多可以拿25分。
- 知英高分托福寫作120 II
- 新托福寫作真經(中國新航道出版社,簡體)
- 機經
寫作最重要的三點:
- 一定要請人批改
- KISS法則
- 明確的親身經驗
KISS法則(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是英文家教給我的建議。他說考生常常喜歡賣弄句型或艱深字彙,硬背幾個難字、複雜句型就上戰場,殊不知這樣反而自曝其短。所以,除非可以徹底了解並靈活運用這些難字和句型,否則最好不要用。再者,simple and stupid是最不會出錯的,與其勉強使用難句難字卻錯誤百出,還不如寫的簡單明瞭,輔以有結構的模板,讓考官可以迅速且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意見。
整合寫作
前兩次考試我使用的教材是「知英高分托福寫作120 II」,這本書的好處是有附模考軟體,可以培養對實戰的感覺。出題方向也跟實戰滿一致的,但兩次考試下來,我覺得這本書整合寫作的出題有點太中規中矩了,跟實戰還是有點差距。因此準備第三次考試時,我改用「新托福寫作真經」,這跟「新托福口語真經」是同一系列的,也都是考古題,題目的擬真度可以說是百分之百。只可惜沒有模考軟體,我只能自己計時,寫在Notepad上。
獨立寫作
前兩次考試因為沒有人幫我抓漏,所以我根本沒有發覺自己的問題,就是總愛舉一些自以為specific的例子,例如我媽如何如何,我堂弟如何如何 等。但這些舉例不是ETS愛看的例子,而且也不具說服力。對托福來說,最好的例子就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托福寫作完全不想看考生唱高調、長篇大論,如何 在300字左右的短文裡清楚有力地闡述自己的立場和原因才是重點。
教材的部份,我是拿機經來練習。TOEFL iBT的獨立寫作已經漸漸脫離ETS以前所公佈的185題,因此我認為直接練習機經的題目是最好的。既是真題,又有可能在實戰時遇到相同的題目(我非常幸運地就遇到了!),當然是最佳的練習教材了。台灣一名補教界老師幾乎每月都會發布他所預測的機經,拿這個來做就可以。
以下分享我所使用的模板,以及我練習時的內容,跟實戰時的作答內容差不多,所以大家可以參考一下,這樣的內容差不多可以拿25分。
整合寫作
Both the reading passage and the lecturer discuss the effects of imported species. The writer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imported species would bring negative effects to the host lands. However, the lecturer disagrees with this conclusion because of positive effects, peaceful coexistence, and better substitutions.
First of all, the writer says that the population of local species may be damaged by newly imported species. Yet, this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lecturer’s claim that imported species can be better substitutions for native ones. The lecturer takes maize as an example. As soon as maize was imported from America into Asia, it was popular among farmers, because it is easy to plant. Thus, the lecturer believes that imported crops can provide local agriculture with an alternative choice.
Second, although the writer states that new species, such as the cane toad, may put local ecosystems in danger, the lecturer holds a different viewpoint. According to the lecturer, cane toads in Florida can coexist with human beings peacefully. Furthermore, this animal can help people in Florida eliminate some pests, like flies and mosquitoes. Therefore, the lecturer concludes that imported species do not always endanger the local ecological system.
Thirdly, the lecturer disputes the writer’s opinion that newly introduced species, the mesquite tree for example, have no positive economic effects to the local people. The lecturer points out that mesquite trees are actually a priceless plant in Africa. It grows fast and can easily be burned, so it is very good firewood in Africa. Hence, the lecturer holds that imported species can economically benefit the local habitants.
In conclusion, because of positive effects, peaceful coexistence, and better substitutions, the lecturer does not find the arguments in the reading passage convincing.
獨立寫作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government should spend more money on accessing the Internet th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However, I disagree with this statement because of reducing fossil fuel, promoting exercise, and protecting our environment.
First of all, public transportation can help people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With increasing private vehicles, our society is getting more noisy and over-crowded, and not to mention the air pollution problem. For example, every morning I am always waked up by the noise on the street. Meanwhile, car exhaust is so dirty that I can barely open my windows. Therefore, improving public transportation and reducing private cars can benefit the environment we live in.
In addition, our government can promote exercise by spending money on accessing public transportation. Since people can feel convenient to go outside by public transit, they will prefer to do some outdoor activities rather than to stay at home being couch potatoes. For instance, when I found that it took me ten minutes to go to the sport center by the Metro Railway Train, I went to the gym for doing exercise more often. Hence, convenient public transit can attract people to walk out the buildings and enjoy their life.
Last but not least, improving public transportation can reduce the limited fossil fuel. Take oil as an example. The more private cars, the more oil consumption, and then the sooner we will deplete all the oil in the world. If that day comes, it would be a catastrophe. As a result, government should take measures to stop this tragedy, that is cutting down the number of private vehicles and pursuing better public transportation.
In conclusion, because of reducing fossil fuel, promoting exercise, and protecting our environment, I am of the opinion that government should spend more money on accessing public transportation.
TOEFL iBT準備心得 - 口說
教材
準備三戰托福時,我請了一位加拿大籍的英文家教協助我練習口說和寫作的部份,每週兩個小時練習口說和檢討寫作內容,我覺得很有幫助。畢竟自己再怎麼講怎麼寫,都還是要有個人來評斷一下才會發現問題。上課時,我們所使用的教材是Cambridge這本書,不過我認為它的內容和出題方向都偏離實戰,所以就只是當作練習用。
我實際使用的教材是中國新航道出版社的「新托福口語真經」。這本書都是考古題(主要是2006年的),所以參考價值很高。在準備過程中,我整本書的題目都至少練習過一遍,實戰時每個題目我都覺得非常熟悉、似曾相似,讓我聽到題目時安心不少。
模板的部份,前兩次考試都是參考網路上大家所分享的模板。但是老師都會說我廢話講太多,導致我沒有時間把主題講好。因此根據老師的意見,我修正了模板,一律使用開門見山法破題,然後使用清楚的結構來闡述我的意見。在修改模板時,我會回想自己做聽力時的感覺,如果講者連珠炮似的敘述,我會很難抓重點,導致聽不懂他在講什麼;但若講者使用結構式的講述方法,我就很容易可以聽懂。所以模板也一樣,目的不是要充字數,而是要幫助自己組織答案,也讓聽者可以很迅速地抓到我要表達的重點。
另外,Q3和Q4的模板,老師建議我不要講太多關於文章的內容,這點和網路上所分享的模板有很大的出入。但我認為老師講的也很有道理,他說,仔細看題目,題目並沒有問你文章在說什麼,而是問你講者的內容,以及講者如何支持他的論點。文章只是輔助你了解講者所敘述的主題,以及預先讓你注意一些關鍵字或專有名詞,所以不需要花時間去說明文章內容。因此我的模板就幾乎沒有提到文章內容,而是專注在講者的意見。
我不敢說自己的模板和策略是絕對正確的,畢竟得到的分數雖然有進步但也不算高分,不過我認為簡單明瞭的結構一定是很有幫助的。
另外,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實戰時千萬不要緊張。第三次實戰時,幾乎每一題我都自認為筆記做的非常完整,一定可以答的不錯,但因為得失心太重,一開口說就緊張到不行。甚至有一度眼睛瞪著筆記,任憑大腦如何催促嘴巴就是不聽使喚地「呃 ... 嗯 ...」,直到最後三秒才硬把話擠出來。我相信如果當初可以更冷靜,口說分數應該可以更好。
以下分享我所使用的模板,以及我練習時的內容,跟實戰的作答內容差不多,如果實戰時沒有因為太緊張而失分,這樣的內容大概可以拿22~24分吧。
Q1
Q4
- 黃金口說80 題(網路上可以找得到,用來準備Q1和Q2)
- 新托福口語真經(中國新航道出版社,簡體)
準備三戰托福時,我請了一位加拿大籍的英文家教協助我練習口說和寫作的部份,每週兩個小時練習口說和檢討寫作內容,我覺得很有幫助。畢竟自己再怎麼講怎麼寫,都還是要有個人來評斷一下才會發現問題。上課時,我們所使用的教材是Cambridge這本書,不過我認為它的內容和出題方向都偏離實戰,所以就只是當作練習用。
我實際使用的教材是中國新航道出版社的「新托福口語真經」。這本書都是考古題(主要是2006年的),所以參考價值很高。在準備過程中,我整本書的題目都至少練習過一遍,實戰時每個題目我都覺得非常熟悉、似曾相似,讓我聽到題目時安心不少。
模板的部份,前兩次考試都是參考網路上大家所分享的模板。但是老師都會說我廢話講太多,導致我沒有時間把主題講好。因此根據老師的意見,我修正了模板,一律使用開門見山法破題,然後使用清楚的結構來闡述我的意見。在修改模板時,我會回想自己做聽力時的感覺,如果講者連珠炮似的敘述,我會很難抓重點,導致聽不懂他在講什麼;但若講者使用結構式的講述方法,我就很容易可以聽懂。所以模板也一樣,目的不是要充字數,而是要幫助自己組織答案,也讓聽者可以很迅速地抓到我要表達的重點。
另外,Q3和Q4的模板,老師建議我不要講太多關於文章的內容,這點和網路上所分享的模板有很大的出入。但我認為老師講的也很有道理,他說,仔細看題目,題目並沒有問你文章在說什麼,而是問你講者的內容,以及講者如何支持他的論點。文章只是輔助你了解講者所敘述的主題,以及預先讓你注意一些關鍵字或專有名詞,所以不需要花時間去說明文章內容。因此我的模板就幾乎沒有提到文章內容,而是專注在講者的意見。
我不敢說自己的模板和策略是絕對正確的,畢竟得到的分數雖然有進步但也不算高分,不過我認為簡單明瞭的結構一定是很有幫助的。
另外,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實戰時千萬不要緊張。第三次實戰時,幾乎每一題我都自認為筆記做的非常完整,一定可以答的不錯,但因為得失心太重,一開口說就緊張到不行。甚至有一度眼睛瞪著筆記,任憑大腦如何催促嘴巴就是不聽使喚地「呃 ... 嗯 ...」,直到最後三秒才硬把話擠出來。我相信如果當初可以更冷靜,口說分數應該可以更好。
以下分享我所使用的模板,以及我練習時的內容,跟實戰的作答內容差不多,如果實戰時沒有因為太緊張而失分,這樣的內容大概可以拿22~24分吧。
Q1
I prefer to live where the climate changes with the season. (重複題目)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用several而不用明確的數字,以免講不完)
First, the view would b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climates. (使用first、second的結構,簡單又清楚) For example, in the warm spring, leaves on a tree are green. (如果可以舉例,盡量舉自己的例子)
When it going to cold winter, leaves would turn into red.
Second, in different climates, I can enjoy different kinds of food.
For example, in the summer, I can eat mangoes. In the winter, I can eat strawberries.
In conclusion, those are the reasons for my opinion. (結論句,殺時間用,不一定要講)
Q2
In my opinion, I believe team sports can help children develop the sense of cooperation. (重複題目)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用several而不用明確的數字,以免講不完)
First, team sports need children to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使用first、second的結構,簡單又清楚)
For example, children playing baseball have their own positions and functions.
They have to work with each other to win the game. (如果可以舉例,盡量舉自己的例子)
Second, children play as a team means that they have the same goal.
To reach the same goal, they will learn how to coordinate each team member to make the team better and stronger.
Therefore, team sports can help children develop the sense of cooperation. (建議使用therefore、furthermore等連接詞,豐富結構)
In conclusion, those are the reasons for my opinion. (結論句,殺時間用,不一定要講)
Q3
The school is going to add some evening classes in the computer lab. (開頭簡單一句話說明學校打算要幹什麼)
However, the man disagrees with this new policy for several reasons. (一定要表達講者的立場)
First, the man says that most full-time students have their own personal life after school. (使用first、second的結構,簡單又清楚)
Therefore, adding classes in the evening may disturb their daily schedule. (使用連接詞,豐富結構)
Second, the man mentions that adding evening courses means paying extra money to professors for their extra hours beyond regular courses.
As a result, he suggests that the school should save this money to improve equipments for the computer lab.
In conclusion, those are the reasons for his opinion about the reading passage. (結論句,殺時間用,不一定要講)
Q4
The reading passage is talking about nonverbal languages. (開頭先稍微提到文章的主題,但不用講太細,重點在講者的說明)And the professor introduces two examples to illustrate this topic.The first example is about body movement. (使用first、second的結構,簡單又清楚)
When the professor met with her uncle, she was so happy that she acted like an eight years old boy.
And her uncle was influenced by her movement and then enjoy their meeting.
The second example is about facial expression.
After the professor spend a whole afternoon playing with her little daughter, she felt exhausted.
When she tried to tell her daughter that she was happy, her facial expression betrayed her true feeling.
In conclusion, those are the ideas for the professor’s opinion about the reading passage. (結論句,殺時間用,不一定要講)
Q5
The man has a problem that he gets a part-time job for a summer project, but he didn’t apply for the summer dormitory. (開頭用一句話簡單敘述問題)The woman suggests him two solutions.
First, he can stay with his parents. (簡單說明solution,重點在自己的意見)
Second, he can rent an apartment near the school.
I prefer the first solution for several reasons. (一定要選邊站,闡述自己的立場)
My first reason is that living with parents can save a lot of money. (使用first、second的結構,簡單又清楚)
For example, he doesn’t have to pay for electricity, water and food.
My second reason is that renting an apartment is much more expensive than driving to school.
Although the cost of gasoline is pretty high, the rent will cost his whole salary.
In conclusion, those are the reasons for my opinion about the man’s problem. (結論句,殺時間用,不一定要講)
Q6
The professor is talking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uct demand and price. (開頭簡單說明講者的主題)And he introduces 2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is topic.
The first example is about coffee. (使用first、second的結構,簡單又清楚)
When coffee price increases, people are less likely to buy it. Instead, people may shift to other drinks, such as milk or tea.
Therefore, the demand of coffee will decrease. (使用連接詞,豐富結構)
The second example is about bread in 18 century.
At that time, beard was the cheapest product.
When price of bread went up, people still could not afford meat.
As a result, they just bought more bread for storage, and the demand of bread was increased.
In conclusion, those are the ideas for the professor’s opinion. (結論句,殺時間用,不一定要講)
TOEFL iBT準備心得 - 聽力(2010/06/16 Update)
教材
第一階段:聽寫
我個人認為,聽寫有幾個好處:
我自己是花大約10天做聽寫練習,每天一篇Scientific American的podcast。這個教材的好處是非常短,一篇只有1分鐘,但是速度偏快,又不字正腔圓,很有挑戰性,而且網站上有附內容原文,非常適合做聽寫練習。
雖然剛開始會非常氣餒,因為一篇1分鐘的podcast大概要花我1個小時做聽寫,不過幾次練習下來,明顯的進步會很有成就感。
練習時,先聽過一遍,試著了解內容,然後第二遍才開始聽寫。聽寫時盡量以句子為單位,如果句子太長,至少也要4、5個字為一單位,最好不要聽一個字寫一個字,這樣沒什麼用。聽寫完後,對照原文檢討,把聽錯的、漏聽的、完全聽不懂的部份標示起來,然後再多聽幾次,直到這些有問題的地方都有聽清楚了為止。
每次結束聽寫,都會有種耳朵剛經歷了一場轟炸的感覺,不過如果能夠持續五天以上,會發現進步是非常明顯的。從剛開始完全只有聽到嘰哩咕嚕,到中期勉強跟的上速度但是檢討時才發現錯誤百出,一直到最後,一篇podcast的聽寫可以在20~30分鐘內完成,第一階段就算完成了。
在聽寫的過程中,不可能每一個字都聽的一清二楚,有時候必須要猜,根據講者的語氣、前後文脈落去猜測他在講什麼,尤其是遇到一些專有名詞,就算不知道確切解釋,也應該要猜出它是屬於那一類的東西,例如某種鳥、某種菌、某種技術、某個機構...等。有些人很會很執著在於一定要一字一句都聽清楚了,或是通篇每一個單字都要聽懂,我個人認為,那也許是累積聽力實力的正確作法,但不見得是幫助你在托福考試中得高分的方法。我認為托福聽力不是真的要考我們能夠一字一句聽的多精準,而是要看我們如何應用手邊有的輔助工具幫助我們了解內容,以及我們是否能夠抓到對話和教授講課的重點。
把TPO排在最後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讓自己在考前完全沉浸在真題中,徹底熟悉考題架構,就這樣一鼓作氣衝到實戰。
在第二階段中,我的作戰計畫是一天半套TPO(1 conversation+2 lectures),每天約耗時2~3個小時。
關於TPO講者的速度,有的人說比實際考試快,有的人說比實際考試慢,其實我認為所有考題(TPO和實戰)都一樣,都是有的快有的慢,不同lecture、不同講者,速度也會不一樣。畢竟是真人錄製,不是機器,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的速度。
另外,難易度也不一致,同一套考題,有的難有的簡單,不過TPO做多了就會發現,難度高的聽力內容通常題目就不太會考太細節的東西,而是以大方向為主,所以不需要一發現怎麼都聽不懂就開始慌亂,然後亂到最後根本整篇都沒在聽。如果在聽的過程中發現內容太難,千萬不能慌,一邊安慰自己等一下題目一定不會太刁鑽,一邊更加專心聽,能聽多少算多少,這時候筆記的技巧就派上用場了。
前兩次托福考試,聽力分數就是上不去,感覺抓不到重點。明明都聽的懂,答題時就是選不到正確的選項;試著記筆記,卻發現忙著寫筆記的同時,反而會漏掉真正的重點。
後來有個機會可以參加送佛計畫的一場免費講座,短短三個小時的時間,老師點醒了我作筆記的盲點。回家後充分練習,熟悉這場講座的技巧,真的讓我可以主動抓到講者的重點,掌握聽力的架構。可惜老師開班太晚,就在我考試的那一週,所以就沒有報名送佛計畫的課程。但是我非常肯定老師的教法,如果有機會,我個人是強烈建議去參加送佛計畫的!
經過老師的說明,我發現托福聽力真的是非常有架構的(除了極少數幾篇外),開頭、大主題、小主題、結尾,都是有跡可循。例如,一開頭講者大多是做個簡單的開場白,然後就會提到今天要講的主題。主題內容通常都是一個main idea,搭配數個支持細節。而在不同的main idea之間,講者通常會以轉折語氣、停頓、強調語氣等方式做暗示,這時候就要更加仔細聆聽。另外,凡是出現講者舉例、提出新概念或新名詞、重複相同資訊,或是學生的提問/回答 ... 等,經常都是出題重點,這些部份也要特別留意。
我想幾乎所有考過托福的人都同意聽力是無法速成的,不過我認為,熟悉聽力架構加上正確的筆記方法,絕對可以加速學習!
聽力的進度漏掉就是漏掉了,補不回來的。所以那種三天聽一次,一次聽三小時的效果,遠不及每天紮紮實實聽一小時。
調快速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耳朵在實戰時可以較輕鬆地跟上講者的速度,不過,找到一個自己覺得適當的速度就好,不需要持續加快。我曾經一度把速度調到1.28倍,當我終於可以follow上嘰哩咕嚕的速度時,再調整回原速度聽,發現反而聽不懂,因為覺得講者講太慢了...。可以想像一下,當有人緩~~慢~~地~~講~~話~~時,其實大腦要理解這樣的內容會覺得有點困難...。
所以,我建議可以適度地調整聽力速度,幫助自己應付在實戰時遇到速度較快的講者。
- Scientific American的podcast
- TPO 1~15
第一階段:聽寫
我個人認為,聽寫有幾個好處:
- 讓耳朵跟上speaker的速度。
- 學習如何「猜」。
- 順便練習英打。
我自己是花大約10天做聽寫練習,每天一篇Scientific American的podcast。這個教材的好處是非常短,一篇只有1分鐘,但是速度偏快,又不字正腔圓,很有挑戰性,而且網站上有附內容原文,非常適合做聽寫練習。
雖然剛開始會非常氣餒,因為一篇1分鐘的podcast大概要花我1個小時做聽寫,不過幾次練習下來,明顯的進步會很有成就感。
練習時,先聽過一遍,試著了解內容,然後第二遍才開始聽寫。聽寫時盡量以句子為單位,如果句子太長,至少也要4、5個字為一單位,最好不要聽一個字寫一個字,這樣沒什麼用。聽寫完後,對照原文檢討,把聽錯的、漏聽的、完全聽不懂的部份標示起來,然後再多聽幾次,直到這些有問題的地方都有聽清楚了為止。
每次結束聽寫,都會有種耳朵剛經歷了一場轟炸的感覺,不過如果能夠持續五天以上,會發現進步是非常明顯的。從剛開始完全只有聽到嘰哩咕嚕,到中期勉強跟的上速度但是檢討時才發現錯誤百出,一直到最後,一篇podcast的聽寫可以在20~30分鐘內完成,第一階段就算完成了。
在聽寫的過程中,不可能每一個字都聽的一清二楚,有時候必須要猜,根據講者的語氣、前後文脈落去猜測他在講什麼,尤其是遇到一些專有名詞,就算不知道確切解釋,也應該要猜出它是屬於那一類的東西,例如某種鳥、某種菌、某種技術、某個機構...等。有些人很會很執著在於一定要一字一句都聽清楚了,或是通篇每一個單字都要聽懂,我個人認為,那也許是累積聽力實力的正確作法,但不見得是幫助你在托福考試中得高分的方法。我認為托福聽力不是真的要考我們能夠一字一句聽的多精準,而是要看我們如何應用手邊有的輔助工具幫助我們了解內容,以及我們是否能夠抓到對話和教授講課的重點。
第二階段:聽懂內容+筆記
聽寫練習完成後,就可以直接拿托福考題來做。因為我的準備時間只有一個半月左右,所以我就直接做TPO了。準備時間較充裕的人,建議可以把TPO排在最後才做,畢竟是最真實的考題,不要太早浪費了。把TPO排在最後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讓自己在考前完全沉浸在真題中,徹底熟悉考題架構,就這樣一鼓作氣衝到實戰。
在第二階段中,我的作戰計畫是一天半套TPO(1 conversation+2 lectures),每天約耗時2~3個小時。
- 第一遍:聽聽力,做筆記,直接寫考題,做完對答案。我個人是不建議半套做完才一次檢討,最好是做完一篇檢討一篇,以加深對整篇聽力內容的結構印象。
- 第二遍:看著題目,再聽一次,一邊聽一邊找答案。聽完之後,檢討是否還是有重要細節被漏掉了,並且review第一遍的筆記,檢討哪一部分的廢話筆記做太多,哪一部分的重要資訊沒有抓到。
- 第三遍:忘掉剛剛的一切,再聽一次,做筆記,再回答一次考題。這一次要充分利用筆記內容和自己的記憶,不但要能選出所有的正確答案,其他的錯誤選項也都要知道為什麼不能選。
- 第四遍:閉上眼睛再仔細聽一次,留意內容的分支點、講者的語氣,以及細節重點。
關於TPO講者的速度,有的人說比實際考試快,有的人說比實際考試慢,其實我認為所有考題(TPO和實戰)都一樣,都是有的快有的慢,不同lecture、不同講者,速度也會不一樣。畢竟是真人錄製,不是機器,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的速度。
另外,難易度也不一致,同一套考題,有的難有的簡單,不過TPO做多了就會發現,難度高的聽力內容通常題目就不太會考太細節的東西,而是以大方向為主,所以不需要一發現怎麼都聽不懂就開始慌亂,然後亂到最後根本整篇都沒在聽。如果在聽的過程中發現內容太難,千萬不能慌,一邊安慰自己等一下題目一定不會太刁鑽,一邊更加專心聽,能聽多少算多少,這時候筆記的技巧就派上用場了。
前兩次托福考試,聽力分數就是上不去,感覺抓不到重點。明明都聽的懂,答題時就是選不到正確的選項;試著記筆記,卻發現忙著寫筆記的同時,反而會漏掉真正的重點。
後來有個機會可以參加送佛計畫的一場免費講座,短短三個小時的時間,老師點醒了我作筆記的盲點。回家後充分練習,熟悉這場講座的技巧,真的讓我可以主動抓到講者的重點,掌握聽力的架構。可惜老師開班太晚,就在我考試的那一週,所以就沒有報名送佛計畫的課程。但是我非常肯定老師的教法,如果有機會,我個人是強烈建議去參加送佛計畫的!
經過老師的說明,我發現托福聽力真的是非常有架構的(除了極少數幾篇外),開頭、大主題、小主題、結尾,都是有跡可循。例如,一開頭講者大多是做個簡單的開場白,然後就會提到今天要講的主題。主題內容通常都是一個main idea,搭配數個支持細節。而在不同的main idea之間,講者通常會以轉折語氣、停頓、強調語氣等方式做暗示,這時候就要更加仔細聆聽。另外,凡是出現講者舉例、提出新概念或新名詞、重複相同資訊,或是學生的提問/回答 ... 等,經常都是出題重點,這些部份也要特別留意。
我想幾乎所有考過托福的人都同意聽力是無法速成的,不過我認為,熟悉聽力架構加上正確的筆記方法,絕對可以加速學習!
每天都要聽
在準備托福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身體狀況不佳或是有其他事務(尤其是週末)而無法唸書。通常這種情況我可以允許自己暫停一次閱讀、口說和寫作的練習,但是聽力一定無論如何要堅持每天聽。有一次跟朋友約好要去北海岸玩,我甚至就把題目列印出來,帶在身上,利用坐火車的時間做練習。聽力的進度漏掉就是漏掉了,補不回來的。所以那種三天聽一次,一次聽三小時的效果,遠不及每天紮紮實實聽一小時。
調快速度(2010/06/16 Update)
很多人在準備托福聽力的時候,都會把聽力內容的播放速度調快。例如,在練習知英聽力II的時候可以調快2~3格。另外,有些播放軟體如foobar2000和VLC, 也可以調整播放速度。以我自己來說,我是用VLC,練習TPO時我習慣將播放速度調整為1.23倍,這樣的速度我覺得挑戰性剛好,比實戰稍快一點,又不會快到聽不懂。調快速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耳朵在實戰時可以較輕鬆地跟上講者的速度,不過,找到一個自己覺得適當的速度就好,不需要持續加快。我曾經一度把速度調到1.28倍,當我終於可以follow上嘰哩咕嚕的速度時,再調整回原速度聽,發現反而聽不懂,因為覺得講者講太慢了...。可以想像一下,當有人緩~~慢~~地~~講~~話~~時,其實大腦要理解這樣的內容會覺得有點困難...。
所以,我建議可以適度地調整聽力速度,幫助自己應付在實戰時遇到速度較快的講者。
TOEFL iBT準備心得 - 閱讀
教材
分四輪進行。
第一輪:每天一回TPO(3篇文章),計時做題→檢討總結→查單字。
每篇計時20分鐘,模擬考試的感覺。做完題目後開始檢討並做總結,也就是逐題檢討,把題目的關鍵字或定位詞彙找出來,對應回原文,每一個正確選項要知道為什麼對,每一個錯誤選項也要知道為什麼錯,以及題目的陷阱在哪裡。例如:
最後,根據錯誤率把文章做分級。因為每個人目標不同,所以分級的結果也不一樣。例如,我的目標是27分,希望每篇錯誤率可以低於2/14,所以凡是錯超過3題的文章,我就會做個記號(例如給它兩顆星★★)。
這一輪可能會耗費相當多的時間,做一回TPO約需1小時,檢討總結約需2~3個小時。不過一天一回,十幾天就結束了,所以前兩週我並沒有特意排口說和寫作的練習,如果閱讀和聽力做完還有時間才會練習口說和寫作。
我想這個方法只適用於我這種記憶力非常差的人,因為雖然這些文章已經做過一次了,但對我來說只有文章感覺沒這麼陌生而已,大部分的題目還是需要思考判斷才會作答,每個選項都要掃過,並在腦袋裡想一下自己選擇的原因。
做完之後,凡是錯超過1題的文章,我就再加一顆星(★★★)。
儘管這些文章已經做了不只一遍,但介面的差異還是會影響閱讀的感覺,所以建議這時候可以用PowerPoint版的TPO來練習。之前不用,是因為一來不方便做總結,二來不方便查單字,三來PowerPoint版的TPO內容上還是會有些因為編輯不佳而出現的錯誤,所以拿來熟悉介面就好。
- TPO 1~14(共52篇,拿文勇的黃金閱讀來做即可)
分四輪進行。
第一輪:每天一回TPO(3篇文章),計時做題→檢討總結→查單字。
每篇計時20分鐘,模擬考試的感覺。做完題目後開始檢討並做總結,也就是逐題檢討,把題目的關鍵字或定位詞彙找出來,對應回原文,每一個正確選項要知道為什麼對,每一個錯誤選項也要知道為什麼錯,以及題目的陷阱在哪裡。例如:
According to paragraph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bout the circadian periods of animals deprived of environmental cues?檢討完之後,再把整篇文章看過,把不認識的單字記下來背。
○ They have the same length as the daily activity cycles of animals that are not deprived of such cues.(與原文相反)
○ They can vary significantly from day to day.(原文沒有提到)
○ They are not the same for all members of a single species.
○ They become longer over time.(原文沒有提到+無關比較)
最後,根據錯誤率把文章做分級。因為每個人目標不同,所以分級的結果也不一樣。例如,我的目標是27分,希望每篇錯誤率可以低於2/14,所以凡是錯超過3題的文章,我就會做個記號(例如給它兩顆星★★)。
這一輪可能會耗費相當多的時間,做一回TPO約需1小時,檢討總結約需2~3個小時。不過一天一回,十幾天就結束了,所以前兩週我並沒有特意排口說和寫作的練習,如果閱讀和聽力做完還有時間才會練習口說和寫作。
第二輪:針對第一輪中被標示為★★的文章再做一次,這次一天2篇就好,計時做題→檢討。
由於這些文章已經做過了,所以我就不再花時間在總結上,但要求自己每一篇都要全對。我想這個方法只適用於我這種記憶力非常差的人,因為雖然這些文章已經做過一次了,但對我來說只有文章感覺沒這麼陌生而已,大部分的題目還是需要思考判斷才會作答,每個選項都要掃過,並在腦袋裡想一下自己選擇的原因。
做完之後,凡是錯超過1題的文章,我就再加一顆星(★★★)。
第三輪:針對★★★的文章再做一次,一天2篇,計時做題→檢討。
一樣每個選項都要想過,並要求全對。第四輪:PowerPoint版的TPO。
前三輪做完,這時已經差不多是考前一週了。主要目標是熟悉考試介面,所以上網下載了PowerPoint版的TPO,選幾套來做。儘管這些文章已經做了不只一遍,但介面的差異還是會影響閱讀的感覺,所以建議這時候可以用PowerPoint版的TPO來練習。之前不用,是因為一來不方便做總結,二來不方便查單字,三來PowerPoint版的TPO內容上還是會有些因為編輯不佳而出現的錯誤,所以拿來熟悉介面就好。
TOEFL iBT準備心得 - 前言
三次征戰:
2009/11/01 R:24 L:23 S:20 W:22 Total:89
2009/12/20 R:25 L:22 S:20 W:21 Total:88
2010/05/22 R:27 L:27 S:22 W:25 Total:101
從2009年3月辭職全心準備2010年MBA秋季班,到2010年3月收到最後的希望 - Rutgers - 的拒絕信,整整一年的焦慮和壓力在那一瞬間潰堤。我不知該如何面對一路支持我的親朋好友們,也開始懷疑起自己的能力和價值。不過,Rutgers非常好心地在信中建議我重考托福,這樣他們將會依新的成績重新考慮我的申請。
別無選擇,我只能緊抓著這一絲希望,決定背水一戰。今年的申請是否會全軍覆沒,全看這一役了!
經過50天的準備,14天的等待,當我看到分數的那一刻,內心的激動真是難以言喻,眼淚馬上噴出來。從89/88到101分, 準備過程辛苦不說,更折磨人的是這個時間點。當留學版上開始出現一篇篇的錄取文,我卻是收到一封封的拒絕信;當大家開心地準備歡送會,參加行前說明會,編織著美國夢,我還在與閱讀、聽力、口說、寫作奮戰;當別人的父母是驕傲地到處跟人家炫耀自己的孩子要出國唸書了,我的父母則是整天憂心忡忡不知他們的孩子將何去何從 ...。
現在我終於過了門檻,今天早上也剛收到學校interview的邀請,心中只有一句話,「關關難過關關過」。我相信只要堅持下去,我一定能排除萬難,達成目標!
僅以此系列文章獻給所有在準備托福路上曾經幫助我的朋友,也希望能稍稍幫助其他正在準備托福的考生們。
2009/11/01 R:24 L:23 S:20 W:22 Total:89
2009/12/20 R:25 L:22 S:20 W:21 Total:88
2010/05/22 R:27 L:27 S:22 W:25 Total:101
從2009年3月辭職全心準備2010年MBA秋季班,到2010年3月收到最後的希望 - Rutgers - 的拒絕信,整整一年的焦慮和壓力在那一瞬間潰堤。我不知該如何面對一路支持我的親朋好友們,也開始懷疑起自己的能力和價值。不過,Rutgers非常好心地在信中建議我重考托福,這樣他們將會依新的成績重新考慮我的申請。
別無選擇,我只能緊抓著這一絲希望,決定背水一戰。今年的申請是否會全軍覆沒,全看這一役了!
經過50天的準備,14天的等待,當我看到分數的那一刻,內心的激動真是難以言喻,眼淚馬上噴出來。從89/88到101分, 準備過程辛苦不說,更折磨人的是這個時間點。當留學版上開始出現一篇篇的錄取文,我卻是收到一封封的拒絕信;當大家開心地準備歡送會,參加行前說明會,編織著美國夢,我還在與閱讀、聽力、口說、寫作奮戰;當別人的父母是驕傲地到處跟人家炫耀自己的孩子要出國唸書了,我的父母則是整天憂心忡忡不知他們的孩子將何去何從 ...。
現在我終於過了門檻,今天早上也剛收到學校interview的邀請,心中只有一句話,「關關難過關關過」。我相信只要堅持下去,我一定能排除萬難,達成目標!
僅以此系列文章獻給所有在準備托福路上曾經幫助我的朋友,也希望能稍稍幫助其他正在準備托福的考生們。
Subscribe to:
Posts (Atom)